《诗经二首 》教学设计 2021—2022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

发布日期:2023-06-25  来源:  浏览次数:668

诗经二首

静女

教学目标 :

了解关于 《诗经》的文学常识 ;掌握重点的文言词

通过《静女》的学习 ,掌握《诗经》比兴、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

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

教学重点 :

体会《静女》蕴含的感情 ,把握人物形象

一、课文导入:

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, 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。 我们先人早就用

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、热烈的追求; 也用

的向往 ,陶冶高尚的情操。

“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;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;一日不见,如三岁兮。 ”

而刚刚所举的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皆出自《诗经》 ,那么我们今天再来

看一首这样的爱情篇章。 (老师关键字词板书)————《静女》

首先,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关于《诗经》的一些文学常识(同学

回答):

①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。现存诗 305篇。最初称为《诗》、《诗

三百》、《三百篇》,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,才有《诗经》之称。

《诗经》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。诗歌体式以四言为主。

② 分为“风”“雅”“颂”三部分。“风”又叫“国风”,共 160篇,

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。 “雅”分《大雅》《小雅》,共 105 篇,多是西周

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,也有少数民谣,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,歌

功颂德的。“颂”分《周颂》《鲁颂》《商颂》,共 40 篇,多为贵族统治

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。

③ 语法:多数隔句用韵,普遍运用“赋” “比”“兴”的手法,在

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。

④ “风”、“雅”、“颂”与“赋”、“比”、“兴”合称为《诗经》的

“六义”。

朱熹:赋者,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。比者,以彼物比此物也。兴

者,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。

现代:“赋”就是直接叙事、刻画和抒情; “比”就是打比方;“兴”

就是起头,即先说别的事物,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。

孔子曰:“小子何莫学夫诗?诗,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

怨。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;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 ”

昨天布置大家回去预习课文了,大家先来说一下《静女》讲的是一个什

么样的故事?

《静女》选自《诗经·邶风》 ,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。它以第一人称

“我”(男青年)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,表达了“我”见到

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。

查看全部内容,请点击下载

诗经二首

静女

教学目标 :

了解关于 《诗经》的文学常识 ;掌握重点的文言词

通过《静女》的学习 ,掌握《诗经》比兴、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

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

教学重点 :

体会《静女》蕴含的感情 ,把握人物形象

一、课文导入:

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, 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。 我们先人早就用

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、热烈的追求; 也用

的向往 ,陶冶高尚的情操。

“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;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;一日不见,如三岁兮。 ”

而刚刚所举的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皆出自《诗经》 ,那么我们今天再来

看一首这样的爱情篇章。 (老师关键字词板书)————《静女》

首先,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关于《诗经》的一些文学常识(同学

回答):

①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。现存诗 305篇。最初称为《诗》、《诗

三百》、《三百篇》,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,才有《诗经》之称。

《诗经》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。诗歌体式以四言为主。

② 分为“风”“雅”“颂”三部分。“风”又叫“国风”,共 160篇,

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。 “雅”分《大雅》《小雅》,共 105 篇,多是西周

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,也有少数民谣,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,歌

功颂德的。“颂”分《周颂》《鲁颂》《商颂》,共 40 篇,多为贵族统治

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。

③ 语法:多数隔句用韵,普遍运用“赋” “比”“兴”的手法,在

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。

④ “风”、“雅”、“颂”与“赋”、“比”、“兴”合称为《诗经》的

“六义”。

朱熹:赋者,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。比者,以彼物比此物也。兴

者,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。

现代:“赋”就是直接叙事、刻画和抒情; “比”就是打比方;“兴”

就是起头,即先说别的事物,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。

孔子曰:“小子何莫学夫诗?诗,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

怨。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;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 ”

昨天布置大家回去预习课文了,大家先来说一下《静女》讲的是一个什

么样的故事?

《静女》选自《诗经·邶风》 ,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。它以第一人称

“我”(男青年)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,表达了“我”见到

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。

查看全部内容,请点击下载

点击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