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.《诗经二首》教案 2021—2022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

发布日期:2023-06-26  来源:  浏览次数:678


《诗经》二首

教学目标:

1.知识目标:学习《诗经》的有关常识。背诵这两首诗。

2.情感目标:了解《诗经》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,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。能够准

确地诵读本诗,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。

3.能力目标:培养自主学习,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。。

教学重点:

1.通过学习,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。

2.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
3. 掌握《诗经》的艺术特色、在课文基础上更广泛地了解《诗经》。

教学难点:

1.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。

2.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。

教学方法:

赏读法、探究法

教学过程:

第一课时

组织教学:

教学重点: 诵读

教学难点: 《诗经》有关文学常识

教学步骤 :

一. 导入

中国一向被称作是诗的国度,从先秦开始,到辉煌的唐诗、宋词、元曲,再到当下的现代诗。

我们在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沉醉了上千年。 今天我们便溯源而上, 去领略我们祖先最早的诗歌作品

《诗经》。

二.《诗经》文学常识

1.《诗经》简介

《诗经》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 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

篇,先秦称之为《诗》或《诗三百》。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,始称《诗经》。

2.《诗经》的内容

《诗经》分为风、雅、颂三部分。“风”包括“十五国风”,共

160篇,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

乐,多为民间的歌谣,是《诗经》中的核心内容。“雅”是正声雅乐,即贵族宴享或诸侯朝会时的

乐歌,分为“大雅”、“小雅”,有 105篇,其中大雅 31篇,小雅 74篇。“颂”是祭祀乐歌,分

“周颂” 31 篇、“鲁颂” 4 篇、“商颂” 5篇,共 40篇。《诗经》距今已有 2500多年的历史。

3.《诗经》的表现手法

《诗经》表现手法上分为赋、比、兴。与风、雅、颂合称“六义”。

赋是“铺陈其事”,即直接的叙事和抒发感情。赋,指铺陈排比,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,有气

势。关于“赋”的手法的运用,我们在初中就学过。如《木兰诗》中的“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。

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。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,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。”

比是“以彼物比此物”,即譬喻和比拟。是《诗经》开创的修辞方法。

查看全部内容,请点击下载


《诗经》二首

教学目标:

1.知识目标:学习《诗经》的有关常识。背诵这两首诗。

2.情感目标:了解《诗经》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,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。能够准

确地诵读本诗,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。

3.能力目标:培养自主学习,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。。

教学重点:

1.通过学习,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。

2.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
3. 掌握《诗经》的艺术特色、在课文基础上更广泛地了解《诗经》。

教学难点:

1.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。

2.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。

教学方法:

赏读法、探究法

教学过程:

第一课时

组织教学:

教学重点: 诵读

教学难点: 《诗经》有关文学常识

教学步骤 :

一. 导入

中国一向被称作是诗的国度,从先秦开始,到辉煌的唐诗、宋词、元曲,再到当下的现代诗。

我们在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沉醉了上千年。 今天我们便溯源而上, 去领略我们祖先最早的诗歌作品

《诗经》。

二.《诗经》文学常识

1.《诗经》简介

《诗经》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 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

篇,先秦称之为《诗》或《诗三百》。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,始称《诗经》。

2.《诗经》的内容

《诗经》分为风、雅、颂三部分。“风”包括“十五国风”,共

160篇,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

乐,多为民间的歌谣,是《诗经》中的核心内容。“雅”是正声雅乐,即贵族宴享或诸侯朝会时的

乐歌,分为“大雅”、“小雅”,有 105篇,其中大雅 31篇,小雅 74篇。“颂”是祭祀乐歌,分

“周颂” 31 篇、“鲁颂” 4 篇、“商颂” 5篇,共 40篇。《诗经》距今已有 2500多年的历史。

3.《诗经》的表现手法

《诗经》表现手法上分为赋、比、兴。与风、雅、颂合称“六义”。

赋是“铺陈其事”,即直接的叙事和抒发感情。赋,指铺陈排比,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,有气

势。关于“赋”的手法的运用,我们在初中就学过。如《木兰诗》中的“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。

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。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,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。”

比是“以彼物比此物”,即譬喻和比拟。是《诗经》开创的修辞方法。

查看全部内容,请点击下载

点击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