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《静女》教案 2022-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
发布日期:2023-06-26 来源: 浏览次数:693
静女
《诗经·邶风》
教学目标
1、了解《诗经》相关知识,学习赋、比、兴等表现手法。
2、理解诗歌,把握男女主人公的形象。
3、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,陶冶高尚的情操。
教学重点
1、通过准确、有感情地诵读诗歌, 领会赋、比、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妙处。
2、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。
教学难点
理解诗歌,把握男女主人公的形象。
教学方法:诵读法、点拨法
教学时数:一课时
教学过程
一、导入新课
播放民歌《敖包相会》,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,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,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的情景。类似的场景在《诗经》中也曾经出现过,那么诗中的那个小伙子盼来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吗?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《邶风·静女》去寻找答案吧。
二、介绍《诗经》
说起《诗经》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。现在,我们一起来学习《诗经》的相关知识。
1.《诗经》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。
2.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。
3.《诗经》共收录诗歌305篇,所以又称“诗三百” 。
4.相传《诗经》是由孔子收集编撰而成。原本只称《诗》,是儒家“五经”之首,因此又称《诗经》 。
5. 《诗经》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“风”、“雅”、“颂”三部分。
“风”又称15国风,为民歌,共160篇, “风”绝大多数是十五国民间歌谣。,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,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。(“风”本来是什么意思呢?学术界有多种解 释,有一种解释就是说瓦罐子,农民没事干的时候就敲呀敲的,一边敲一边唱歌。后 来把“风”作为民歌的代表。《诗经》产生的时代人们认为“风”是最低级别的一种 歌谣,但是从文学史上看,“风”的成就是最大的,文学地位是最高的。)
查看全部内容,请点击下载
静女
《诗经·邶风》
教学目标
1、了解《诗经》相关知识,学习赋、比、兴等表现手法。
2、理解诗歌,把握男女主人公的形象。
3、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,陶冶高尚的情操。
教学重点
1、通过准确、有感情地诵读诗歌, 领会赋、比、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妙处。
2、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。
教学难点
理解诗歌,把握男女主人公的形象。
教学方法:诵读法、点拨法
教学时数:一课时
教学过程
一、导入新课
播放民歌《敖包相会》,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,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,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的情景。类似的场景在《诗经》中也曾经出现过,那么诗中的那个小伙子盼来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吗?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《邶风·静女》去寻找答案吧。
二、介绍《诗经》
说起《诗经》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。现在,我们一起来学习《诗经》的相关知识。
1.《诗经》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。
2.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。
3.《诗经》共收录诗歌305篇,所以又称“诗三百” 。
4.相传《诗经》是由孔子收集编撰而成。原本只称《诗》,是儒家“五经”之首,因此又称《诗经》 。
5. 《诗经》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“风”、“雅”、“颂”三部分。
“风”又称15国风,为民歌,共160篇, “风”绝大多数是十五国民间歌谣。,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,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。(“风”本来是什么意思呢?学术界有多种解 释,有一种解释就是说瓦罐子,农民没事干的时候就敲呀敲的,一边敲一边唱歌。后 来把“风”作为民歌的代表。《诗经》产生的时代人们认为“风”是最低级别的一种 歌谣,但是从文学史上看,“风”的成就是最大的,文学地位是最高的。)
查看全部内容,请点击下载